搜尋此網誌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訪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創始人石學敏院士

讓中風患者早日康復
——訪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創始人石學敏院士
健康報記者 祈 芳

中風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均高的特點,目前國際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療措施,因而,中風病的防治被認為是世界醫學界面 臨的重大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近日決定,向全國醫療單位推廣2003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廣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 學家石學敏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基礎上創立的一套獨特的中風病綜合治療方案——石氏中風單元療法
什麼是「單元療法」?中風病人在石學敏院士創立的「單元」裡將得到哪些非同一般的治療?中風治療的全程化、系統化理念都包括那些具體內容?帶著廣 大中風患者普遍疑問和對「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的殷切期待,記者採訪了這個「單元」的當家人——石學敏院士。
為了形象地說明「石氏中風單元」的主要內容,石學敏首先給記者畫了一個圖表。

石學敏介紹,「石氏中風單元療法」是依據傳統中醫理論,整合多年的臨床研究和現代藥理研究成果,針對中風病的病因病機特點,逐步形成以「醒腦開竅 針刺法」和「丹芪偏癱膠囊」為主,結合現代康復手段,配合飲食、運動、心理及護理療法的綜合治療方案,在這個包括對中風病的先兆期、急性期、恢復期、後遺 症期全過程的治療干預的單元裡,通過醫患(包括家屬)的積極配合,達到迅速、有效治療中風病的目的。
經9005例臨床驗證,「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具有調神開竅、補氣活血、豁痰熄風的作用,能夠明顯改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 木等中風症狀。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強調化瘀通絡,配合康復訓練、心理療法並加強護理,多方面鼓勵患者配合治療,解決了中風後出現的一系列合併症、併發 症。針對出血性中風患者,根據發病階段、出血量大小、合併症情況,調整針藥應用時機,達到醒神、調神、疏導經氣並化解離經之瘀血的效果。
「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的兩大核心技術一是「醒腦開竅針刺法」,二是「丹芪偏癱膠囊」。「醒腦開竅針刺法」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 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其針刺方法在選擇穴位、針刺手法、針刺強度方面都有具體的規定,是一種規範、科學的針刺方法。通過多年大量病例的觀察,針對 中風病形成的主要病機在於陽化風動,血隨氣逆,上擾清竅,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脈絡瘀阻的特點,制定了以「醒腦開竅」為主,疏通經絡為輔的治療原則,在配 穴、選穴和手法上都進行了嚴格的規範。經臨床運用規範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30000餘例,取得了明顯優於傳統針法的臨床療效。「丹芪偏癱膠囊」是石 學敏教授繼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和「量化針刺手法」之後,在30餘年的臨床使用經驗基礎上,依據傳統中醫理論經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結合先進的製藥技術 創製而成。「丹芪偏癱膠囊」的主要成分有黃芪、丹參、川芎、水蛭、土鱉蟲、羚羊角、全蠍、遠志、石菖蒲、人工牛黃等14味中草藥。針對老年患者多表現正氣 不足,挾風、挾痰、挾瘀的特點和竅閉神匿的病理機制,組方在補氣活血的基礎上,加用豁痰熄風之品,標本兼治,可以收到補氣活血,豁痰熄風的效果。主治中風 恢復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面色蒼白,氣虛乏力或眩暈耳鳴等。經國家腦血管病臨床藥理基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二醫院、長春中醫 學院附屬醫院、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六家省級中醫醫院完成了605例 Ⅱ、Ⅲ期(丹芪偏癱膠囊組400例,對照組205例)臨床驗證,臨床及實驗結果顯示該藥治療中風病有效率為88.67%,顯效率為37.67%,對中風病 人血液流變學、血脂、TCD等試驗指標的異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臨床觀察證實,在「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裡接受規範科學的治療後,輕度中風病患者4~8周後基本可以恢復正常,中、重度中風患者治療12周後,多數 患者可達到生活自理。石學敏特別強調,中風患者在「中風單元」裡接受「醒腦開竅針刺法」和「丹芪偏癱膠囊」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康復、 心理、飲食及健康教育等進行系統治療康復,才能取得降低致殘率,縮短康復期,提高生存質量的最佳治療效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