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投資大師》3關鍵尋優質公司 | |||
2009/02/23 | |||
【聯合報╱文╱陳世豪】
了解泡沫發生起因、過程及後果,是找出生存策略的必要條件。我們先簡單回顧金融泡沫發生時,各個階段的重要特徵: ──錯置期:泡沫起因來於外來的衝擊。 從雷曼兄弟等多家企業宣佈破產保護、銀行緊縮銀根、去除財務上的槓桿化、馬多夫詐騙案爆發…等事件,可以知道我們目前仍是處於泡沫破裂後的劇變期。因此,在挑選標的時,應該將焦點放在尋找有下列特質的公司:健全的財務體質、優質的盈餘數字、低資本支出。
關注1:資產負債表實力 在陶醉期,各廠商看到需求不斷上升,誤以為經濟會持續成長,這樣樂觀的預期讓企業提高舉債,大量採購或擴建廠房。榮景幻滅後,銀行雨天收傘,形成的信用緊縮,使得高負債公司頓時陷入惡性循環,早先以小博大、過度運用財務槓桿的聰明作為,現在變成公司倒閉的致命關鍵。 因此,選擇企業的第一個關注重點是資產負債表的實力。在市場多頭環境下,人們常把焦點放在損益表,只關心獲利數字,很少去留意公司的財務體質是不是夠健全。企業必須先有能力在不景氣的環境活下去,否則再偉大的願景都只是空談。
體檢1:看長期資本結構 觀察公司的財務體質是否健康,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長期的資本結構,例如:負債比率是不是過高?公司是否以短支長等等。
體檢2:看短期償債能力 另一面是從短期償債能力來檢視:流動負債是不是過高?流動、速動比率是否正常?利息保障倍數夠不夠等。另外,我們也可使用紐約大學歐特曼(Edward Altman)教授提出的Z-score模型,來判斷企業發生破產危機的風險。
關注2:企業的盈餘品質 關注企業的盈餘品質其實是原本就是平常就應該留意的重點。不過,陶醉期過度樂觀情緒,會讓人們只注意到數字的高低,而忘記數字背後的品質。
體檢3:看現金流量多寡 檢視企業的獲利,應該將心力放在所能創造的自由現金流量有多少,而不是僅在意帳面的盈餘數字。因為會計上,盈餘數字很容易受到惡質經理人的操縱,相較之下,現金就較難以憑空捏造。 我們可以從幾個地方來評估盈餘的品質:現金流量是否主要來自於營運?營運現金流是否明顯落後淨利?應收帳款及存貨是否異常增加等。
關注3:低度支出高報酬 巴菲特在2007年的股東信,將企業分為「絕佳」(The Great)、「良好」(The Good)、「最差」 (The Gruesome)3等級。所謂的絕佳企業是指「投入少、卻能賺得多」,良好企業是「投入多、才能賺得多」,最差企業是「投入多、卻賺得不多」。 在過度投資的陶醉期後,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本支出才能維持正常營運的公司,像國內高度依賴有形資產的製造業者,必須不斷更新設備廠房才能保持生意不被搶走,這類企業也是投資人應儘量要避開的危險群。 金融亂局在歷史上一再重演,面對變動如此劇烈的環境,人們要如何因應呢?除了留意前面所提到的要點之外,聖嚴法師所提的「解除困境的四它」是一帖良藥: 面對它(正視泡沫的存在)、 財經知識家》Z-score模型 紐約大學教授歐特曼在1968年發表論文中,提出的一個觀點。這模型主要是透過公司的多項財務數據來預估一家公司未來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一家公司如果算出來的Z-score數值愈小,倒閉的可能性就愈大,也是投資人要極力避開的對象。 【2009/02/23 聯合報】
|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透視投資大師》3關鍵尋優質公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